产品中心
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作者:bobo平台软件下载 发布时间:2025-08-19 00:20:48

  

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:铜草花下的青铜传奇

  远眺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。图片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供给

  “牙刷草,开紫花,哪里有铜,哪里就有它。”在湖北省大冶市,一首民间歌谣广为流传。

  走进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,草地上一棵棵半米高的绿色植株随风摇曳。“它们便是铜草花,学名海洲香薷,也是歌谣中的‘牙刷草’。它们花朵形似牙刷,花瓣上布满紫色的纹理。只不过现在还没到花期。”铜绿山管委会许娟说。

  “要是摘下一片它的绿叶,用手一搓,你就可以闻到‘铜臭味’了,下雨天气味还要更大嘞!”许娟抬手悄悄掩鼻笑着说,“可别小看这牙刷草,古时候没有高科技的金属探测仪,它便是探矿人的‘指南针’。”

  百里黄金地,江南聚宝盆。韶光回溯到1973年,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露天生产中,发现锻炼渣和多件铜斧,就将一把重达3.5公斤的铜斧邮递至中国前史博物馆,并函告了这儿的状况。自此,一个惊天发现拉开帷幕。专家确定这儿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型采矿遗址。

  在湖北省博物馆,很多人对重达2.5吨的曾侯乙编钟肃然起敬,经过化学及光谱分析,考古人员发现,曾侯乙编钟的铜料来自铜绿山。

  跟着考古作业的逐渐展开,考古人员揭开了铜绿山的奥秘面纱。作为两千多年前的“高新技能基地”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创先运用鼓风竖炉炼铜,并把握了配渣及炉温技能,锻炼出的粗铜纯度达93%,炉渣均匀含铜量为0.7%,代表了当时国际最高青铜采冶水平,是我国古代科学技能辉煌成就的展现。据估测,古代采矿井巷总长度8000多米,锻炼炉渣到达40万吨以上,锻炼红铜到达8万至12万吨。在大冶,千年炉火不熄,可谓是“炉火照六合,红星乱紫烟”。

  铜绿山因遍地铜绿而得名,最早记载于《明史·地舆志》:“大冶县……又西南有铜绿山,旧产铜。”清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版《大冶县志》云:“铜绿山在县西马叫堡,距城五里,山顶高平,巨石坚持,每骤雨过期,有铜绿如雪花小豆,装点土石之上,故名。”

  2023年6月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。一座红铜色工棚房顶的修建依山就势,奇妙地融入矿山之中。修建内部结构设计共同,形如自上而下的斜巷矿道,“宝穴有宝”“找矿有方”“采矿有道”“炼铜有术”“青铜有源”等展厅错落有致,让人似乎瞬间穿越回古代矿冶现场。

  “这儿是铜绿山古铜矿7号矿体1号采矿点的旧址,为了原地维护和展现,建起了长36米、宽30米的展览大厅。”跟从讲解员杨如雪的指引,咱们来到博物馆的中心区域。

  站在展厅的回廊上,俯身望去,只见脚下由黄土和木架构筑的“迷宫”错综盘亘,竖井、斜井、平巷、盲井层层叠压,排水巷道和木制水槽弯曲其间,让人不由地感叹古人“找矿有方、采矿有道、炼铜有术”的才智。

  2024年2月,大冶铜绿山柯锡太遗址考古开掘取得国家文物局同意,开掘面积500平方米。考古作业中,考古队员们身着防护服,头戴遮阳帽,手持各种东西,在工地上细心搜索。他们或蹲或跪,或折腰垂头,专心地整理着每一寸土地,生怕错失任何有价值的头绪。其间,队员们发现并整理了1座明代焙烧炉。

  大冶铜绿山柯锡太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、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程小锋和记者说,“咱们得知的这座焙烧炉长达10米以上,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迄今为止所发现最长的焙烧炉。”

  谈及此次开掘的初衷,程小锋介绍,“新的考古开掘作业是想发现更早一点的锻炼活动,弄清楚铜绿山前期采矿、锻炼状况,并极力寻觅前期炼铜铜炉遗址,进一步了解前期锻炼炉体的品种、散布、结构、锻炼工艺、年代及文明内在。”

  本年6月14日,国家文物局发布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鉴定成果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荣膺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。三千多年前,熊熊炉火照亮了这片土地,精巧的青铜器从大冶走向四方。今日,暖阳倾洒,美丽的铜草花似乎从前史中走来,似在看护这片土地,也似在吟唱新年代的绚烂和夸姣。

  Copyright ©-电话:13673622317 0371-64940858 李经理

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202569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