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5国际机器人大会京津冀机器人产教交融协同开展展区,一系列前沿技术效果会集露脸。现场,智能飞翔例检机器人正为复兴号列车模型履行精细检测使命;曾参加港珠澳大桥与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要害焊接工程的智能焊接设备也同台展出;此外,还有智能机械设备可代替人工,安全高效地完结易燃易爆风险品、有毒化学品及辐射物品的排查与搬离作业。
“唐山工业工作技术大学作为中心牵头单位,组建了全国仅有针对机器人工业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,并打造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同享工厂。”唐山工业工作技术大学立异创业中心主任杜君介绍,该渠道自2024年发动以来,已服务京津冀区域130余家单位,构成237项技术效果,新增产量达1亿元,立异构建“京津研制、河北转化”的协同形式,有用推进三地工业资源整合与集群开展。
展区要点出现多项校企协作效果:唐山工业工作技术大学与企业联合开发的履带式特种作业机械手臂,具有在风险环境中履行精细操作的才能;北京科技工作大学师生研制的“小伟人”人形机器人,曾在2025年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揭露露脸;天津肯拓机器人公司与唐山工业工作技术大学、天津工作大学一起研制的机器人练习渠道,已成为第47届国际技术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的指定练习设备。
为继续支撑机器人工业高质量开展,唐山工业工作技术大学联合北京科技工作大学、天津工作大学,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《京津冀工作教育机器人专业人才共育三年行动方案》。该方案经过“一个形式、一套规范、一批人才”的施行途径,推进三地工作教育资源深度整合,完成人才教育训练与工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种“工业链深层次地交融+人才链精准培养”的立异形式,为京津冀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开展注入新动能,展现出宽广的开展前途。